| 
     
        |  |   
        |  |   
        | 12Cr1MoVG过热器连接管
            相关描述: |   
        | 2×4 根φ133×20mm、12Cr1MoVG过热器连接管 顶棚管在穿管处弯管以便于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子穿过。整个顶棚管和穿墙管处的 密封结构,先是在鳍片上打上耐火塑料,再置以高冠板结构的金属密封(如图 2-2 所 示)。只要按照制造厂图纸要求精心施工,就能实现良好的炉顶密封。包墙管绝大部 分制成膜式结构,并根据运输条件最大限度地在厂内组装。 顶棚管和包墙管的蒸汽流程如图 2-1:来自分离器出口母管的蒸汽分成两路进入 尾部竖井隔墙上集箱: 其中一路流程为:分离器出口母管(Φ457.2×65mm 12Cr1MoVG)→28 根Φ 133×18mm 分离器出口连接管→顶棚进口集箱(Φ325×75mm 12Cr1MoVG)→422 根φ 60×9mm、12Cr1MoVG 和 2 根φ42×6.5mm、15CrMoG 管子的炉膛及对流烟道顶棚管组 →顶棚出口集箱(Φ325×85mm 12Cr1MoVG)→282 根φ42×6.5mm、15CrMoG 管子的 尾部竖井后包墙管组→尾部竖井后墙下集箱(Φ219×40mm 、12Cr1MoVG),然后分为 两路,其中一路→2x6 根Φ133×20mm,12Cr1MoVG 包墙下部连接管→尾部竖井后两侧 墙下集箱(Φ219×40mm 12Cr1MoVG)→2x58 根φ42×6.5mm、15CrMoG 管的 HCP 后两 侧包墙管组→尾部竖井后两侧墙上集箱(Φ219×40mm 12Cr1MoVG)→2x5 根Φ 133×20mm,12Cr1MoVG 包墙上部连接管→引入尾部竖井隔墙上集箱(Φ325×60mm 12Cr1MoVG)→282 根上部散管φ51×10mm、下部膜式壁φ57×9mm、12Cr1MoVG 管的 HCP 隔墙管组→一过入口集箱(Φ273×55mm 12Cr1MoVG)。此路自 HCP 后墙下集箱后 有一部分蒸汽通过 18 根Φ133×20mm,12Cr1MoVG 包墙下部连接管→282 根上部散管 φ42×10mm、12Cr1MoVG,下部膜式壁φ42×6.5mm、15CrMoG 管的 HCP 前包墙管组→ 尾部竖井前包墙上集箱(Φ219×45mm 12Cr1MoVG)→16 根Φ133×20mm,12Cr1MoVG 包墙上部连接管→引入尾部竖井隔墙上集箱(Φ325×60mm 12Cr1MoVG)。 另一路流程为:分离器出口母管(Φ457.2×65mm 12Cr1MoVG)→2X4 根Φ 133×18mm 分离器出口连接管→水平烟道后侧包墙下集箱(Φ219×45mm 12Cr1MoVG) →2×85 根φ32×7mm、15CrMoG 水平烟道后侧包墙→水平烟道后两侧包墙上集箱(Φ 219×45mm、12Cr1MoVG)→2×4 根φ133×20mm、12Cr1MoVG 连接管→尾部竖井前两 侧墙下集箱(Φ219×40mm 12Cr1MoVG)→2x39 根φ42×6.5mm、15CrMoG 管的 HCP 前 两侧包墙管组→尾部竖井前两侧墙上集箱(Φ219×40mm 12Cr1MoVG)→2x4 根Φ 133×20mm,12Cr1MoVG 包墙上部连接管→引入尾部竖井隔墙上集箱(Φ325×60mm 12Cr1MoVG。 两路蒸汽在尾部竖井隔墙上集箱(Φ325×60mm 12Cr1MoVG)汇合→282 根上部 锅炉说明书 第二章 锅炉受热面部件 50-G13000-0 第 8 页 共 10 页 散管φ51×10mm、下部膜式壁φ57×9mm、12Cr1MoVG 管的 HCP 隔墙管组→一过入口集 箱(Φ273×55mm 12Cr1MoVG)。 2.2 一级过热器,屏式过热器,二级过热器进口管组和二级过热器出口管组 一级过热器位于尾部竖井后烟道内,由水平的进口管组和悬垂的出口管组组成, 水平管组由外径φ51mm、壁厚 8.0mm 的 12Cr1MoVG 钢管 和外径φ51mm、壁厚 7.5mm、7.0mm,材质为 15CrMoG 的钢管分上、中、下三个管组及水平管组散管组成, 横向节距 112.5mm,三管圈并绕,逆流顺列布置,沿炉宽有 282 片,由省煤器悬吊管 悬挂。出口管组 由φ51×8.5mm、12Cr1MoVG 钢管组成,横向节距 225mm,六管圈并 绕,沿炉宽有 141 片。一级过热器进口集箱置于烟气流中,出口集箱置于顶棚管上部 的大包内。 屏式过热器位于炉膛上部,由外径φ51mm,壁厚 7.0、7.5、8.5、11.0mm,材质 为 12Cr1MoVG、SA213T91 和 SA213TP347H 钢管组成,横向节距 1800mm,26 管圈并绕 分前后两组,沿炉宽布置 16 片。屏式过热器被设计成独特的发卡式结构,以减小同 屏水力偏差。屏式过热器设有进口和出口集箱各一。 二级过热器进口管组位于折焰角上方,顺流顺列布置,由外径φ51、壁厚 7.5、8.0mm 材质为 12CrMoVG 、SA213T91 和 SA213TP347H 的钢管组成,横向节距 600mm, 9 管圈并绕,沿炉宽方向共有 53 片,二级过热器进口管组的每一片管组与相应的分集 箱在厂内组装后包装出厂。 二级过热器出口管组位于水平烟道,顺列布置,由外径φ42、壁厚 7.0、7.5mm、材 质为 SA213T91 和 SA213TP347H 的钢管组成,横向节距 300mm,8 管圈并绕,分前后两 部分,采用跳管结构,把出口段管束夹在中间,以减少烟气辐射热,保护出口段管束。二 级过热器出口管组沿炉宽方向共有 106 片。单个二过出口管组进口分集箱与两片管组 在厂内组装出厂。 从一级过热器出口集箱(φ 584.2x95mm 、 12Cr1MoVG )经左右各一根φ 508 × 80mm 、 材 质 12Cr1MoVG 的 连 接 管 引 入 屏 式 过 热 器 进 口 集 箱 ( φ 482.6x75、12Cr1MoVG),为调节蒸汽温度,在左右连接管上设置了一级两点喷水减 温器(φ508×80mm、12Cr1MoVG )。蒸汽经屏式过热器受热面管子吸热后汇集到屏 式 过 热 器 出 口 集 箱 ( φ 609.6 × 115mm 、 12Cr1MoVG )。 经 两 根 φ 533.4×100mm、12Cr1MoVG 管道将屏式过热器出口集箱与二级过热器进口集箱相 连。为减小左右侧汽温偏差,该管道布置上使蒸汽沿炉宽左右交叉,并在管道上设 锅炉说明书 第二章 锅炉受热面部件 50-G13000-0 第 9 页 共 10 页 置 二 级喷水 减 温器。 经 交叉和 减 温后的 蒸 汽进入 二 级过热 器 进口集 箱 ( φ 508×85mm、 12Cr1MoVG)。经 53 根φ219×50mm、12Cr1MoVG 分集箱将蒸汽引入二过 入口管组,然后再通过 53 根φ194×36mm、SA-335P91 分集箱导入二过出口管组,最 后主蒸气汇集到 ID455×115mm、SA335P91 的过热器出口集箱,由集箱左右两端引出, 经过大小头、弯头再引至 ID295x58mm 、SA335P91 的主蒸汽管道,主蒸汽管道在炉 前由三通合并成一个出口。 2.3 过热汽温调节 本锅炉过热器系统设有两级(共四个)喷水减温器,一级减温器布置在一级过热 器出口到屏式过热器进口的管道上,二级减温器布置在屏式过热器出口到二级过热器 进口的管道上。减温器本体包括筒体、喷头、混合管及衬套等, 具体结构详见过热器 减温器图 G13036-0。每只减温器的喷水量由单独的调节阀来控制,喷水取自给水管道。 A. 当锅炉在本生点以下负荷运行时,锅炉处于再循环(湿态运行)模式,即启 动系统投入运行,这时的过热汽温控制完全依靠喷水减温器系统来控制,就象通常的 汽包炉一样。 B.当锅炉在本生点以上负荷运行时,锅炉处于直流运行模式,此时启动系统处于 热备用,过热蒸汽的汽温主要是通过调节燃料和给水的比例来控制。当负荷稳定时, 过热器各级减温器喷水量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基本数值(一级、二级喷水量分别维持在 主蒸汽流量的 2%和 3%),当负荷变动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或减少喷水量来迅速调 节汽温以适应负荷变化时对汽温控制的严格要求,各级减温器的最大设计喷水量是基 本数值的两倍。一旦锅炉负荷恢复稳定,过热器各级喷水量将恢复到基本数值。www.tj-jm.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