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全长1318公里,土建工程施工总价约837亿元,运营时速为30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启动。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清跃介绍,京沪高速铁路正线,按时速350公里设计,需采美标无缝管用时速350公里的60千克/米的百米钢轨预计达36万吨左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客运专线建设规模很大,最高时年百米钢轨需求量将达200多万吨。高速铁路建设对钢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强度、高韧性、高纯净度、高精度和良好的可焊性。京沪高速铁路,其用钢能完全实现国产化吗?包钢生产的重轨和型钢能否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高速铁路需求?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包钢技术中心、技术质量部、轨梁厂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包钢(集团)轨梁厂厂长王秉毅告诉记者,2006年包钢通过技术改造完成的百米钢轨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包钢钢轨生产设备和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包钢按照铁道部《350公里/小时客运专线60千克/米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生产的百米钢轨均已通过了铁道部组织的上道技术审查会的审查,2007年批量生产的250公里/小时重轨,已在我国胶济铁路、南昌铁路局等线路试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年包钢生产的一批350公里/小时客运专线60千克/米钢轨发往武汉局试铺,用户反应质量良好。表明包钢已具备了我国高速铁路用钢轨的供货能力。所以说京沪高速铁路用钢实现国产化没问题,至于表面质量和集中运输问题,都可以在提前抽查,统一协调,合理施工中加以解决。
由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完成的“高速铁路钢轨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通过技术集成,包钢开发出符合自己资源特点和生产特点的高速铁路钢轨生产技术。经过10年时间,包钢先后开发了铌稀土钢轨用钢的连铸工艺,建立了单罐对双枪的镁基铁水脱硫工艺技术和高效转炉冶炼工艺,实现了炼钢转炉与铸机匹配,形成了高洁净度、高效化钢轨用钢的生产技术平台,改善了铸坯的组织结构,建立了万能张力连轧、预弯及矫直形变模型,开发了相应的分析软件,实现了高尺寸精度、高平直度的钢轨生产。 同时,这一生产集成技术还在其他铁路用钢的生产和新品种研发中得到应用。